似曾相识微雨燕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这里是我的Fantasy

与时间君谈《敦刻尔克》



》》博主你好啊,听说你前两周看了诺兰的《敦刻尔克》?

 

是啊,和我家大小姐一起去看的。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去看吗?

 

》》为什么啊?

 

因为《赎罪》啊!《赎罪》里那场敦刻尔克的长镜头太震撼了!过了十年我还记得。其实我不懂长镜头啥的,就是当时感觉,天啊,真的是世界末日的感觉啊!有人祈求平安,有人在最后的狂欢,一大片破败的海滩,居然还有游乐场。当然了,对这个片子印象深刻还因为有一美,虽然我那时还不知道他的江湖名号叫一美。一美就死在那片海滩没有回成家,也没有见到姐姐,怎不让人唏嘘!唉,那时可是一美颜值的巅峰啊(花痴表情),如今剃了光头演X教授…….我是不是跑题啦?

 

》》是跑题了,也不算跑题。那你现在看到光头的一美什么感觉啊?

 

什么感觉啊?就好像你小学或者中学喜欢的小男生,几十年后同学聚会再见变成大叔,虽然还没有发福变形,可也不复往日在你心中那种年少的光彩。

 

》》是啊,时间能改变很多事情。说到这儿,咱俩聊这么半天了,你还没问我是谁啊?

 

哦,对不起,请问您是哪位啊?

 

》》我就是时间啊!我也是《敦刻尔克》一片的主演啊!

 

啊!失敬失敬,原来是时间君。真不好意思。我冲着另一部片子看你主演的片子,感觉好像是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讲:我和你约会是因为你和她有点像……

 

》》没事,这我不在意。其实哪部片子里我都有参演,只不过诺兰的片子常常让我挑大梁而已。

 

是啊,《盗梦空间》就是你出演的大作,《敦刻尔克》里一周、一天、一小时,也处处显出你时间君巨大的存在感呢!

 

》》(得意地)那你是怎么发现我的存在呢?

 

先说“一周”吧。那个英国小兵和法国小兵想了各种办法上船,翻来覆去就是上哪艘船船就沉,配着海滩上排大队的大部队,感觉真是绝望。谁说时间是等长的,尤其是他们在船里等几个小时之后涨潮,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一大海滩的几十万人在那里度日如年。就因为有这个感觉漫长无趣绝望的底儿,所以当海平面上数以百计的小船出现的时候,我们这些观众才会感同身受地和那些士兵一样感动和想要欢呼吧。

 

》》不错不错。那“一天”呢?

 

一天?……对老船主来说,那也是漫长的一天吧,漫长而又惊心动魄。说实话我真为那个伙计感到可惜,什么都没有做呢,被一个得了PTSD的士兵失手打死了。怎么就那么巧呢?

 

》》是啊,就那么正好,一秒不早一秒不晚,他被误伤滚下楼梯,最终失了性命。

 

肯定有人说他死得不值。一个被伤兵误伤致死的伙计,或者是一个被友军的枪炮子弹打死的士兵,或是一个死在到达目的地的路上的宣教士,是不是不值得呢?生命的价值该用什么计算?时间,抑或是功业?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不过我肯定我自己不是用来计算生命价值的指标。

嗯,你虽然不能计量生命的价值,但和你有关的决定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就好像在“一小时”那段里面,飞行员法瑞尔一边计算着时间和油量的换算关系,一边看着海上的战况,最终做出的决定。就好像电影里常用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桥段,滴答作响中,你时间君的存在感超强。

 

》》是啊,分分秒秒都生死攸关,这当然是只有我才能起到的效果啦。

 

佩服佩服!难怪时间君你是主演呢。可惜诺兰没有把你写到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中,真是不公平。

 

》》这我不在乎,我宁愿当幕后英雄。其实在当年的敦刻尔克,又有谁是主演,谁是配角呢?还不是大家都争分夺秒要多一些人逃生啊(话说你们中文里和我有关的成语还真是多哈)。

 

也对。我觉得这个片子吧,就是一部把逃生和救援拍得特别纯粹的电影。你可以说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不用表现,你也可以说即使观众不知道也无需表现,就是片头文字体现的那种困境,生存的困境,存在的困境,大家绝望地等在海滩上,等待奇迹发生。

 

我们小时候的“审美”经验,就是人家要感动你,一定会很刻意地煽情,或者要把一个普通行为使劲升华。可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特别低调的表现,没有什么口号姿态,就是要逃生,或者要救人。看完了我也知道导演还是要感动我,但我不觉得生硬,因为这个情境太真实。大爷大妈开着自家的船,姑娘大婶给落魄的士兵送上热茶,盲人老爷爷对孩子们说:“Well done”,被救的飞行员习惯性地说:“Good afternoon”。没有慷慨激昂涕泪横流执手相看泪眼啥的,说老实话我会想什么时候我们的抗战剧能够不再是神剧,拍出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

 

》》也许还需要时间吧!反正大家总是需要我的。

 

是啊,我刚看完片子后,看了豆瓣上好多人写的评论,可自己什么也不想写,也写不出来,今天忽然就想写了。就是因为隔了这一段时间有些东西沉淀下来了。

 

》》那你觉得以后大家会记得这个片子吗?

 

大家会不会记得我不知道,但我会记得的。虽然这部电影有些地方真的是有点闷,不那么戏剧性(又没有爱情哈)。刚才我翻我自己之前写的别的影评,我发现那些电影的好多情节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总有一些细节、一些感动会记得。花了钱、进了电影院,花了时间,最后心里能留下这一点感动,就算没白看。

 

其实我还感动一点戏外的情节,就是诺兰请了当年敦刻尔克的老兵去看电影。一个老兵说几乎就和当年的场面一样,只是电影院中的战场音效比实际的还要吓人。可见也算是良心之作了。话说我们今天的大片审美,不就是把现实中或想象中的灾难拍出那种戏剧性的大开大阖的效果娱乐观众吗?《敦刻尔克》其实是尽量不往这个模子里套,相当节制了。

 

》》节制也就意味着不那么有娱乐性,而电影毕竟是一种大众媒体。

 

这些得失也就留着以后再评说了。总之,还是经得起时间君你考验的才能变成经典。

 

》》嗯,这我就当仁不让了。对了,我还想问问你,《赎罪》十年后看《敦刻尔克》,你还有什么感想呢?

 

感想嘛,当然有啦,比如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啊。比如当年如果是和闺女一起看电影就是陪闺女玩,现在看了可以一起讨论啊,不光电影还有刷剧啊,可以一起对某帅哥花痴啊(捂脸)。

 

当然《赎罪》是我自己看的,和《敦刻尔克》是完全不同的剧,虽然都是大时代中的个体,但前者是纵深的,更多表现人性深层的东西,包括爱情、性、嫉妒、谎言、罪,以及忏悔;后者是横断的,就是此时此地在一个纯粹的逃生/救援场景中的表现。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年看《赎罪》时敦刻尔克场景的震撼不可重复,电影《敦刻尔克》中没有重复,即使再次在电脑上看那个长镜头的视频剪辑也不能。有那个镜头垫底说实话觉得在场景上诺兰的《敦刻尔克》有点弱。不过后来也知道两部电影表现的是不同的地点。有时候我觉得这里好像就是在看如果一美没有死,会怎么逃出生天去。不过我还是会感叹,他没有等到接他的船。

 

如果说有共同之处,就是人都需要拯救。《赎罪》里的救赎是靠妹妹的想象来完成的,在妹妹的小说里,一美和姐姐在海边自由地奔跑——这是来自妹妹心灵深处的忏悔;而在《敦刻尔克》中,那是血肉之躯开来的实实在在的接你回家的船。也许有人没能上船逃生,但真正的救赎是在永恒里完成的。就好像法瑞尔那么优美地飞过夕阳下的海滩,本身就是一种完成吧。据说这个角色有个原型的飞行员,后来做了五年的德军俘虏。

 

说到永恒,那是无限长的时间呢,又说到时间君你了呢。

 

》》是啊,我无处不在。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时间你是不是该写你的论文了啊?

 

额……是啊,我是想这周写完初稿的,现在看有点紧张呢(汗)。

 

》》行啦,先聊到这儿吧,抓紧时间啊!

 

额,好吧。

 

 


评论

热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