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微雨燕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这里是我的Fantasy

长林 . 二 . 公子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这曾经是对赤焰少帅林殊的描述,在《风起长林》中,我们在长林二公子萧平旌身上,看见了同样的光华风采。

 

在这一阵看到的影视作品中,接连看到刘昊然的三个角色都是这样充满少年气的人物:《风起长林》中的平旌,《妖猫传》中的白龙,《建军大业》中的粟裕。想起小时候课本中的《少年中国说》了,这样少年气的角色,就是少年中国的形象化身吧。

 

1.   公子

 

长林二公子一出场,就从潭水中赤裸上身一跃而起,做实了“寒潭小神龙”的称号。“寒潭小神龙”也好像是平旌性格的底色,就是这么自由,自然,充满热情和活力。如同林殊的“小火人”的称号一样,是元气充沛饱满的。

 

让人喜爱的角色大概都是从小多少受到一点点的骄纵的。称为公子,自然是因为出身尊贵,成长条件优越。平旌的出身是当时朝堂上有赫赫威望的长林府,父兄和长嫂都对他疼爱有加;林殊是赤焰军主帅家中的独子,母亲是当朝长公主,又从小受到太皇太后的宠爱,也是得天独厚。从小被爱得充分的孩子,人格的底子是健康的。两家又都是武将出身,少了些儒生的斯文,多了些实实在在的磨练,自然有那种阳刚的力量感。

 

作为将门之后,他们相同的是,在受到这么多宠爱的同时,也接受了来自师长父兄的教导和管束,明辨事理。虽然林殊年少时曾经把恶作剧的箭射向了祁王的方向,平旌也曾经做出把说了自家闲话的子弟当街踢出的事情,但终究不会太任性出格。所以说到公子那些负面的词汇,比如“公子哥儿”之类的,归不到他们二人的身上。

 

2.   二公子

 

但平旌与林殊又是不同的。林殊是独生子,某种意义上也是长子,从小就知道自己要承袭赤焰军、要站在朝堂上的,所以他的另一称呼是“赤焰少帅”——虽然年少,毕竟为帅。而平旌是二公子。出生顺序的不同,体现着人格中微妙的不同。

 

从庭生把平旌养在琅琊阁这一点来看,在庭生心中的定位上,平旌是作为平章的辅助和备胎而存在的。琅琊阁有其独特的江湖资源,如果将来平章顺利继承长林王的爵位,平旌的江湖背景可以给平章支持,他自己又可以远离朝堂之争,过更符合他性情的生活。但平旌从小也是看着军情战报长大的,从武功到军务,这一应事情他都会,真需要他接管长林军,他也能行。

 

二公子的序位,琅琊阁的背景,让平旌在精神气质上与林殊有本质的不同。林殊远走江湖成为梅宗主是他的无奈,但江湖对平旌来说,却是半个家乡。无论对于林殊还是梅长苏,朝堂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管谁当皇帝都是他的表兄弟啊,这满朝堂的宗室也都是他的表兄弟(我曾经想写一个题目叫“We are all cousins”,因为榜一中的人物,年轻一辈的和梅长苏几乎都可以算是cousin),他带兵打仗,他上朝参政,这些都是他从小对自己的预设。但作为长林二公子,萧平旌给自己定位是模糊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大哥顶着长林府的名号和责任,琅琊阁和江湖对他才更理所应当。作为二公子,他的人生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间,更能体现个体的价值和个人的选择。

 

3.   长林二公子

 

所以平旌的成长蜕变,与梅长苏的成长蜕变有相同之处但又有不同之处。林殊/梅长苏一直都在承担林府和赤焰军的责任,只不过在赤焰案之后,他承担的角色和方式变了。但平旌面临的是从长林二公子到怀化将军、再到长林王的转变。

 

平旌在当怀化将军期间,并没有林殊或萧平章的那种长子式的天然的自信感。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是“平章大哥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尽心、更好”的感觉。所以他在那期间的成长也让人心疼。好像一个孩子被迫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扮演大人的角色,内心一直承担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煎熬。长林二字这时对他而言代表的是责任,也是他勉力承起的负担。他是在这个过程逐渐变得游刃有余的时候,认可了自己具备承接长林军的能力,是长林军当之无愧的副帅。当他喊出“此战之后,无论何种罪名加身,我萧平旌一人承担”时,他已经不是穿着大人衣服的孩子,而是真正成为了大人。

 

之后受罚革职、父亲去世、长林军被裁撤,本可以统领长林军为国效力,这一成长却又再次被打断,“从今以后,世上再无长林之名”。大哥去世让他被迫一夜长大,而这次又让他伤心寒心。琅琊山好像天生具备那种治愈的属性。回到琅琊山,他又从“长林”回到了“二”,二公子成了琅琊山幼儿园的“二叔”,而对庙堂之事不听不问。但这种不听不问,也不是没有逃避和负气的成分的。

 

但长林毕竟是血脉骨髓中的印记。当有蛛丝马迹让他怀疑庙堂有危时,当他决定以长林之名起兵勤王时,他真正接纳了来自父兄的这份遗产:一腔热血、两代忠魂。他认可了自己并不仅仅是“二公子”,而是这称呼前面毕竟顶的是“长林”二字。萧平旌,长林二公子,担得起长林二字的分量。当平旌带着“长林王”的旗帜率领勤王大军奔向金陵的时候,想起当年老王爷萧庭生也曾带着这个旗帜,腰板挺直地奔向北境,真令人感怀。

 

而最终平旌的退隐,应该是他深思了自己与长林、长林与皇室之间的关系之后的成熟决定。长林风骨不在血脉传承,所以当他以长林之名汇集十万大军之时,已经是对长林二字的彰显,至于长林王萧平旌是否站在朝堂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作为长林二公子的自己,他并不喜欢以及适合站在朝堂上。他对岳银川托付了东海的战事,金陵有荀飞盏他也放心——这两个人身上都有他所熟悉的、他的兄长萧平章身上那种长子的气质。他决定和林奚远遁江湖,但并没有排除在有必要时重新站出来为国效力的可能性,所以他才会对林奚说将来人生未必平顺。他身上的“二”的部分依然真实存在,他是作为家国的备胎回到江湖。不是负气也不是逃避,而是他自己的真心。

 

所以,他是长林王,他也依然是二公子,他是独一无二的长林二公子。如果说公子是尊贵身份,少年心性;长林是家国天下,情义千秋;那么二就是个人的空间,成长的选择,如同琅琊山上的风与溪水,自由不歇。

 

评论(17)

热度(173)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